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与课堂育人质量,以最优状态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9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在拱宸桥校区成功举办课堂教学磨课提升展示交流会。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外聘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学习、交流研讨,共赴一场聚焦教学实效、聚力质量提升的教研盛会,现场观摩学习、深入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副院长冯伟主持。

本次交流会特别邀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刘孝菊教授、浙江财经大学贺武华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姚望教授三位马学科领域专家莅临指导,为活动注入专业力量。活动采用“随机抽选、现场展示、专家把脉”的模式,聚焦思政课教学核心痛点与提升方向,从学院七个教研室中随机抽取11位专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以“随机性”检验日常教学功底,以“现场化”呈现真实教学状态。

教学展示环节中,每位教师围绕所授课程的核心章节与理论要点,在15分钟内进行课堂教学片段展示。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精准阐释、时代热点案例的灵活融入,到逻辑清晰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再到兼顾互动性与启发性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师们充分展现了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娴熟的教学驾驭能力,以及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有的侧重理论深度剖析,有的擅长用案例讲故事,有的注重引导学生思辨,尽显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风采。

每位老师展示结束后,专家随即开展精准把脉,对教师的授课进行深度点评与专业指导。他们既充分肯定了教师们认真的备课态度、清晰的教学思路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也结合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部分教学环节的提升空间:在教学内容上,需进一步强化时代性与针对性,将社会热点、学生关切更自然地融入理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可探索更多互动式、体验式创新,避免单向灌输;在课堂互动上,要注重实效设计,让提问与讨论真正激发学生思考;在课件制作与教学语言上,需提升规范性与感染力,让思政课既有理论高度,更有情感温度。

针对不同教龄教师的特点,专家们还给出了差异化建议:对新进博士教师,肯定其认真的备课态度和课件制作水平,同时建议进一步深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课程教材,夯实理论根基、深化内容理解,让教学更有底气;对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则鼓励其更充分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数字化教学工具,优化课堂互动设计,让成熟的教学体系更有活力。专家们特别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持续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与针对性,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切实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

此次磨课展示交流活动,既是对学院思政课教学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一场聚焦质量提升的集体练兵与精准培训。活动不仅营造了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的浓厚教研氛围,更搭建了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共促成长的优质平台。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颇丰、启发深刻,后续将认真梳理专家点评意见,对照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精心打磨每一个教学环节,持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育人效果,切实将磨课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的优质常态。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抓手,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锤炼教师教学能力,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充分的准备、最优质的课堂质量,扎实做好迎评准备关键工作,为推动学院思政课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