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学生社团 > 正文

【主题教育】跟随习总书记足迹 访绿色生态诗意空间

【 发布日期:2023-07-04 | 点击数:

以天人和谐共处、主客诗意共享而著称的西溪湿地,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见证地和实践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嘱托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致力于打造成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息地。

浙江树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双创实践调研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一行8人,于2023年6月27日至6月29日深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实地考察、游客对话访问、工作人员访谈、发放问卷等调研方式,主要围绕西溪湿地在历史变迁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文化非遗传承”、“保护生态多样性”、“涵养水源”、“城市建设”等功能的发挥,探寻“杭州之肾”——杭州西溪湿地空间游憩与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之美,美在生态。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湿地时指出,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要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如今,这里的一堤一水、一草一木,都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是西溪湿地对总书记当年嘱托做出的回答。 西溪湿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无边无际的绿,却并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不论是天空下着细雨还是雨后的晴空,漫步西溪湿地,满眼水草鲜润婉柔,绿色的叶儿衬着五彩的花儿摇曳。“千顷蒹葭十里,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也正是因为如此,西溪湿地植物群落复杂多样,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诸如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休闲娱乐与生态教育等重要功能。

“保护生态多样性”方面,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维管植物就有254种,昆虫标本有480种,另外还有10种两栖类,15种爬行类,126种鸟类,14种兽类和45种鱼类。这样一个典型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对于保护城市物种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自然植被可划分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自然植被型组中以水生植被型和沼泽植被型的草本沼泽植被亚型为主。植被及景观多样性一直被认为是西溪湿地研究的重点,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得益于对西溪湿地在保护与利用中首创的“西溪模式”。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想介绍,“西溪模式”又称POD模式,以湿地公园为“玉”,以湿地周边区域的开发和保护为“金”,通过“赋金于玉”实现“金玉成碧”,带动湿地公园“金镶玉”组团发展,实现旅游、求学、居住、创业等城市价值复合化、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该模式最大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又让游客可以亲近自然,近距离体验美景,这对湿地保护具有开创性意义。”

“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如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暮漾,里面多为二层的水乡庄园式的别院建筑。我们参观了杭州市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馆,又名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馆内有丰富的瓷器,丰富多彩的彩瓷和捏塑,一个个瓷娃娃栩栩如生。随后我们来到了三深大会堂,此处曾是西溪湿地内,蒋村乡民当年集会的场所,里面有一些别处无法看到的历史遗迹,那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遗留下来的标语口号。踱入洞开的大门,正面墙上残留的半幅伟人画像顿时扑入眼帘,两旁的语录也依稀可见。近日,端午节过去不久,赛龙舟的活动也刚落下帷幕,所以在场所内放了各式各样的龙舟的龙头。

作为重要的城市次生湿地,西溪湿地的生态和旅游功能为当地政府所重视。21世纪初,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决策。2003年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并以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幽雅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于2005年2月1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针对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杭州市委、市政府从初始阶段便给予较高的定位,确定了六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对以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照有关法律严格管理,严格控制旅游人数,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生态旅游体现环境优先、最小干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自然生态同时,负载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

“城市建设”方面,西溪湿地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能够调节大气环境,湿地内的丰富的动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并放出氧气;同时它还能吸收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应对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充分发挥西溪湿地的文化特色和科普教育功能等配套措施,加强对西溪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在调研的途中,天气时晴时雨,即使是在高温天气,西溪湿地也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来此游玩。我们发现许许多多的游客对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人工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表示满意,在这片城市的绿洲中,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及来自与大自然的亲切问候。西溪湿地是全球不可多得的城中次生湿地。曾经湿地也因城市化进程遭受破坏,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反观现在,湿地公园的一堤一水、一草一木,已经打造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空间。

我们几位队员在“边游边调查”的旅途中,了解到西溪湿地建设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大自然中通过亲身体验,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成为成熟的、优秀的新时代青年。

撰稿:余欣怡、朱徐燃、章旭明

队员:童绍爽、金晶、毛盈盈、盛丽娜、余欣怡、朱徐燃、章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