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学生社团 > 正文

清明寄哀思,共筑中华魂

【 发布日期:2024-04-01 | 点击数: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并亲身体验绍兴的“剑胆精神”,浙江树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月30日主办了一场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剑胆精神’”的教育实践活动。该活动由中特研究会和习思想研究会共同承办,两个社团40余位同学在马院江宏等5位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激动的心情从杨汛桥校区图书馆前出发,奔向秋瑾和鲁迅——近代民主革命斗士的故乡,接受一场革命主义精神的洗礼。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两处历史的殿堂,感受那些激荡心灵的往事。

秋瑾之魂:剑胆精神照耀革命之路

步入古朴的老宅,高墙之下不能掩埋的是秋瑾的一腔热血。微风袭来,将我们缓缓带入秋瑾的故事。“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在厚重的历史书里,她是鉴湖女侠、巾帼英雄;她是开展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人。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大通学堂成为当时浙江革命的大本营。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她坚贞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从容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回眸那段风雨飘摇的峥嵘岁月,秋瑾一腔热血,为推翻千年的封建统治而流,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虽只是微明的星火,也当化作火炬,秋瑾的剑胆之魂指引着后辈的革命之路,证明女子也可成为一代女侠,在熊熊燃尽处爆裂出新的生命与未来。人民英雄秋瑾,将永远被人民铭记!墙壁上挂着秋瑾的照片和她生前的物品,每一件都透露着一股不屈的气息。参观者们在这里驻足,或凝视、或低语,似乎在与历史对话,感受着秋瑾当年的豪情壮志。

鲁迅锐笔铸剑:剑胆精神铸就民族魂

转眼间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鲁迅故里,这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摇篮,在这里感受他笔下那独特的文学魅力,感受他锐利的批判精神,感受他深沉的爱国情怀。故居里的每一处都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参观者们在这里徜徉,仿佛还能听到鲁迅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一生都在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而奋斗,他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更贯穿在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中。他曾经说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句诗正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愿以自己的鲜血来祭奠中华民族,这种高尚的情操和牺牲精神令人动容。

在国家危难之际,鲁迅先生挺身而出,以笔为剑,直刺敌人心脏,他的文字成为唤醒民众、激发爱国热情的有力武器。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影响深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秋瑾和鲁迅,一个以剑抗敌,一个以笔为刀,他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的进步和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这样的实地探访,同学们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秋瑾和鲁迅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更能深刻感受到他们的精神风貌。这种亲身体验,比起枯燥的文字学习,无疑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秋瑾故居和鲁迅故居的探访,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它们如同两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随着探访活动的结束,同学们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两处充满历史气息的故居。但秋瑾和鲁迅的精神,却如同种子一般,深深植入了每个人的心中。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将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开出历史的花朵,绽放文化的光辉。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先人的追忆,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剑胆精神”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与传承,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引领。唯有将新时期的“剑胆精神”深刻领悟于心,并将其转化为切实的行动,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担当精神,才能营造出更加浓厚的积极进取氛围,从而持续书写新时代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