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24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学期专兼职教师大会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概论”教研室主任江宏博士在会上作“概论”课教学经验分享。特刊登全文,以飨读者。
持纯粹之心,做至诚之人,干不朽之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江宏博士“概论”课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持纯粹之心,做至诚之人”,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境界,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纯真和清澈,以真诚、善良、正直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和他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教师而言,“树人”就是在做不朽的事业。“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深刻概括了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和教师的双重职责,而“不忘初心”“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相长”,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观照初心,领悟使命
好的工作状态,一般属于使命感强烈的人。使命感,往往又与“初心”紧密关联。对我而言,选择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是我的“初心”所在。多年的教书育人工作,使我形成了马克思·韦伯所言的“天职观”——我要以平生所学所能,帮助学生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多做点准备、打好扎实基础。我通常会在第一次课上向学生袒露心扉:老师十分热爱教书育人工作,既会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也愿意花更多时间与大家交流。实践证明,基于真诚“初心”的能量输出,很容易感染学生,可以快速与学生建立心灵的链接。
二、学无止境,开阔视野
教师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教学需要。这几年,依托树人教工读书社读了不少其它专业的书,最大的收获是,自己懂得多了,上课时会更加自信从容,可以随时拓展知识。比如,通过阅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等特点来设计提问,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借助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快速识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倾听和对话为学生摆脱困境提供了有效帮助。为推动学生多读几本书,每学期初给学生列的书单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分组开展阅读,并进行主题分享交流,既帮助他们打开了知识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认真备课,充分准备
毛泽东同志曾言:“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在走上每堂课的讲台之前,我都会以此自勉。
1.深入研究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课前,我会反复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但在讲课时,却要尽量超越教材,将社会热点和时事动态等信息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为此,就需要主动去获取最新的教学资讯和资源,收集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是充实自身教学信息储备的过程。
2.了解学生需求、扩大有效参与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政治教育和政策宣传任务,教学要坚持政治性、理论性、严肃性原则,但也一定要能够换位思考。倘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心态、思维能力、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出发,教学的效果会更好。课堂教学过中,要实现良性互动:第一,一定要尊重学生,切忌恶语相向,负面输出。第二,要多夸奖学生,给予激励,正向引导。第三,多给学生提供可供思考的角度与线索,引导学生训练思维。第四,课后开放式交流,及时处理学生负面情绪。第五,多做自我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无论什么时候,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都离不开向他人虚心请教与学习,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同样如此。
1.要入行,多听课
常向优秀的老师取经,学习借鉴其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自己快速成长。对新老师而言,听课可能是最快捷的适应教学工作的办法。听优秀教师的课,不仅可以很快了解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日常的教学规范,还能学到很多教学小技巧小妙招。有些老师可能上课前会去下载名校的慕课听,这也是可以帮助新老师快速成长的法门之一。
2.要提高,多参会
每年暑假,省“概论”备课会都会开展教学比武展示,通过参加备课会,可以看到选手们在备课内容选择、教学思路设计、语言组织表达和课堂环节驾驭等诸多方面的精彩表现。通过观摩,首先,会促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其次,会增进我们对教学重点的理解。第三,可以学到许多教学小技巧。回到工作岗位,会情不自禁地以那些优秀的教学榜样鞭策自己,并喜欢上教学创新。
3.要成名,多参赛
通往名师之路,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比赛的“摸爬滚打”。除了上公开课,各种教学比赛都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也是快速提升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年轻老师可以多多尝试。只要通过了挑战,就是教学能力的质的飞跃。
五、密切交流,共谋良策
1.密切教研室内部老师之间教学交流
除了常规性的教研活动安排外,老师们利用吃饭等聚集时间,经常性交流教学心得,相互借鉴好点子好做法,可以帮助老师舒缓教学压力,调节工作状态,提高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2.开展跨校同行的交流
我曾在跨校听课交流后,在给新闻专业的学生授课时,直接借鉴了浙江理工大学教学名师所采用的“新闻评述”法,把思政课教学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结合了起来,产生了一举多利的效果。
3.加强与学生的多维交流
在课余时间,我利用在杨汛桥留宿的机会,指导社团干部策划组织社团活动,接待学生考研考公咨询。晚上,课余时间,也会与学生一起打球运动锻炼,更多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师生关系的密切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六、浓缩兴趣,教研相长
教学和研究的相辅相成,是一种理想的工作状态。我曾参与地方政府部门对乡村美丽经济的调研,每年指导学生暑期实践团队深入浙江农村,亲眼看到很多新鲜事物,这对于课堂上给学生讲改革创新、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提供了很多素材和思考的角度。近年来,我又多次到未来社区实地调研,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党建和社会治理的鲜活案例,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党建和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立足于教学和社会参与的需求,尝试写作并成功申报了一些课题,初步实现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有机融合。
七、依托社团,实践深化
在思政教学工作中,教书和育人是统一的。我依托学生理论社团的力量,着力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衔接的“任督二脉”。比如,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建设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以近代史典故和革命先烈事迹为宣传对象,撰写红色主题文稿;邀请绍兴文化名人走进校园,传播绍兴优秀传统文化。带领社团成员到浙江嘉兴南湖寻访过“初心使命”;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近距离感受过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郑重地宣誓过“不忘先辈遗志,强国必定有我”!
王阳明倡导持纯粹之心、做至诚之人。尼采说,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是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我常以此来关照内心,自我反省。我想,人生有时候,不是因为有意义才去做某事,而是因为做了某事才有了意义,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那么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学生,发挥出更大的生命价值,绽放出更美丽的生命之花,就将始终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