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省部级课题汇报与经验分享”会在杨汛桥校区综合楼203会议室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周光迅院长主持。此次会议紧密围绕“省部级课题汇报与经验分享”主题展开,共分三个环节,首先由周光迅院长总结近一段时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其次分别由荣获省部级课题的教师为大家做课题汇报并分享成功经验,最后由周光迅院长进行分享总结并就下一阶段学院的具体工作进行部署。
周光迅院长首先就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一段时期以来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与显著成绩向各位老师表示祝贺并激励大家要把握住学院良好发展势头,积极、敢于、努力进行各类课题申报,以申报带科研,以科研促成长。
杨礼雕副教授向全体教师做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研究》的课题汇报,从选题背景、主要内容、研究基础三个角度切入,提出在选题上,对选题的判断要做到把握中央关注点、学术研究问题意识与研究可扩展空间、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三者相统一,使研究既有学理性又有实效性。在内容布局上,要紧紧抓住一条逻辑线索,如,本课题研究从论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起步,厘清研究主题的逻辑发展脉络,深入分析相关理念及内涵,在理论指导下探索实践路径,顺理成章。无论是对选题的把握还是论证内容的布局,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项目主持人与团队成员前期的学术积累,只有相应的学术积累,才能够产生挖掘选题的敏锐度与相应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有深耕意识,能够持续深入地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才能改随形势变化而变动不居为立住跟脚,结合形势变化明确选题,从而提高中标率。
行进一步的成果转化,提供了常规课题申报之外的另一条路径选择。就课题论证来看,金雪芬老师的课题选择延续了个人研究兴趣与政策导向相结合,印证了杨礼雕副主任代表章清书记所分享的课题选题论证要有深厚前期积累的重要经验。金雪芬老师的课题立足于自身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学术背景,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性出发,结合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时代诉求,聚焦于实施学校生态休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主体如何主动承担起创建绿色学校的具体责任问题,力图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休闲教育之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确保了课题本身既有学理积淀,又有现实关切落脚点,最后得以成功中标。
杜志宏副教授以其《<道德经>通入<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体系探索》课题为示范,深入展示了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课题论证过程。以具体问题为导向而非更强调学理研究的课题选择,至关重要的是对问题本身重要性与可延展性的把控,以此来判断课题的研究价值。杜志宏副教授从近年来的国家政策导向,大学生群体本身的精神文化诉求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三个维度综合考量了选题本身的重要性,找准了理论研究与实际需求的契合点,充分展现了其敏锐的问题意识。在课题论证部分,杜志宏教授将其多年的教学经验转变成课题论证的整体框架与核心内容,从具体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考核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使课题的论证既充实又有效力,充分展示了身处工作一线的教师如何将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具体问题意识进行学理抽象,转变为相应学术成果,实现教学科研工作相统一。
尹晓敏教授以其《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舆情调查与分析》的决策咨询类课题导向为例进行了经验分享,与将实际工作经验抽象成学理论证相反,决策咨询类课题要求将学理背景充分转化为对现实问题的追踪与关切。尹教授的课题研究具有明确问题导向,紧跟省情实际,把握住了改革推进的痛点难点,持续追踪,深入调查分析影响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舆情走势的主要矛盾,运用其学理背景实事求是地反映相关舆情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切实管用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实现了学理研究的实践性转化,打通了理论方法指导实践的环节。既是向大家传授了决策咨询类课题论证撰写的经验方法,更是展示了一篇成功的决策咨询应有的撰写理路与构思框架。
周光迅院长在分享总结时对各位教师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再次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也勉励学院全体教师要充分吸收成功者的经验,通过经验分享,切实掌握各类课题的论证方法与论证重点。最后,周光迅院长高屋建瓴地归纳了各位教师的课题中标经验,对在座教师提出了申报课题的四点关键性要求,即,要注意积累丰富的前期成果、要始终保持前沿的问题意识、要不断加强深厚的学科积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前三点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