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知名学者张应强教授出席我校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第十二期学术沙龙

【 发布日期:2021-03-17 | 点击数:

春雨如酥,润物无声。3月16日下午,拱宸桥校区行政楼412会议室济济一堂,气氛热烈,我校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第十二期学术沙龙如期召开。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应强教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光迅教授请,作题为《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性和科学性问题》的学术报告。沙龙由周光迅院长主持,我校科研处处长金劲彪、发展与规划处处长周朝成、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主任张绣望出席,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外校教授、博士慕名前来,校思政课全体专兼职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全体成员、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全体成员参加。

学术沙龙一开始,张教授就指出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既是一个政策性议题,又是一个评价科学化和专业化的问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充分肯定了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所以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教育评价改革的政治性要求和科学性要求的统一是关系到教育评价改革正确方向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关键。

1DEB4F

204A06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性问题上,张教授首先从分析高等教育评价从专业性概念到政策性概念的演变入手,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性源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我国的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机构,担负着教育使命和责任,而且是学术机构,担负着发展科学和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其次,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政策是由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方针的具体表述中都将德育置于首位,强调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对教育评价改革提出新的具体要求。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科学性问题上,张教授重点阐述了从基于问责的结果评价走向基于信任的过程评价,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而言,评价和问责其实都只是促进发展的手段。今后要克服外部问责性评价的消极效应,必须多管齐下才能实现高等教育评价思想的根本性转变,同时要建立四类评价有机统一的科学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积极营造“承认和尊重努力者”的社会文化氛围和风气。

    周光迅院长张教授的精彩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对于今后评价高等院校教育事业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探索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11165